天籁小说网

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看更多好书 离线下载 无网阅读
繁体版 简体版
天籁小说网 > 敬姜山 > 第31章 金策府夜谈

第31章 金策府夜谈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进入内院,姬宁身子一僵,猛然顿住了脚。

他缓缓抬起那双漆黑的眼望过去:整座府邸静悄悄的,廊阶之下有五名中年人面色凝重地看向他。

他们各自身后约莫站了十来个护卫模样的人,按着腰刀,俱谨慎地望着他。

只消一眼,姬宁便知道正中间那位相貌英挺,身形笔直的男子就是妹妹口中不好相与的“虞思衡”。

此时,有轻微的风吹过,廊檐处的廊铃发出“叮铃铃”清脆的声音,院里梅花开的正盛,带来满园清香。

夜风吹过来,吹动少年额前的发,露出他的眼眸。

而那双原本似清泉一般透明的眼眸,不知何时变得如同深海里的藻草般深邃幽远,令人心悸。

双方对峙。

良久的缄默无言。

须臾,少年莞尔一笑。

什么扶月州?

什么刘承贵?

眼前的这座“金策府”才分明是等着他姬宁去赴的“鸿门宴”!

他刻意放慢了步伐,上前。

“将军,”他听那英挺男子——这般唤他。

“请止步。”

姬宁扬了眉,将目光放至男子身上。

男子脊背挺得很直,声音沉稳而有力,其人如声,刚硬中带着不卑不亢,有种不张扬的高华风范。

果真是个与众不同的。

他依言停了下来,目光扫过男子身后几人和那一群严正以待的护卫,故作不知:

“你是何人?”

“鄙人不过一介低贱庶民,不足于将军挂齿。”

男子轻轻颌首,尔后抬头,眸光幽暗地盯着姬宁回道,且刻意在“低贱”二字上加重了声音。

“只是,”他顿了顿,试探的目光在姬宁身上游移了一圈后转开:

“将军深夜来此,所谓何事?”

“呵,”姬宁语气轻嘲,往前迈了一步,态度算不得好:“我找赵大人。”

似乎是猜到他会这么回答,男子也莫名轻笑一声,看上去似乎心情转瞬变好,连同语调也跟着轻快几分:

“那请将军随我来。”

虞思衡摆摆手,使了个眼色让护卫连同剩下那四名中年人一同退下。

此番倒让姬宁有些无所适从:这算什么?如此简单?

他压下心中犹疑,跟在后头。

不同于他第一次到金策府的情景,此时的金策府每处皆有重兵把守,且与之前看到的军士孑然不同,这些人,身上有极重的江湖中人的杀伐之气。

不像是普通的军士。

在姬宁还在四处打量之际,前头的人在一处房门前停住:

“将军,便是这里了。”

姬宁看着眼前的柴房,微愣了下:这赵居安倒真是个人才,寻常人设密道,入口决不会选在柴房,倒是另辟蹊径。

只不过待他仔细齐整又看了一遍“金策府”的步局之后,心中暗自凛然:

这座府邸绝不简单,在外还不觉得,在内才觉出这精妙之处——这分明就是个玲珑阵,而这柴房——确是阵眼。

他尚还在沉思,虞思衡抬手在一处并不显眼的墙面上轻轻敲了三下,原本闭合的墙面赫然从里出现了枚柳叶型,类似托盘的器皿。

他往里扔了一张薄纸之后,那器皿就这么——消失了。

紧接着就听见“嘎吱”一声闷响,一道石门缓缓从另一边的墙面旋转打开,竟是从里面开的!

姬宁感叹这阵法的奇妙,想探询这是何人之妙想,侧头开口想问,却不料身侧之人早已顾自远远走在了前头,像是一句话也不愿意与他分说。

见状,他也不恼怒,不动声色地闭上嘴,开始不紧不慢地打量映入眼前的这座地宫来:

与其说是“地宫”,其实更像是地窖。

过道上堆满了粮食,谷物,被褥等物,墙面相隔不到几寸的地方便有烛台,每个烛台都燃着一盏烛灯。

烛灯之上,都被细致地裹了层不易燃的石料。

绕过几条长廊后,视野变得开阔,姬宁却突然怔愣住了:

眼前有许多人,他们中大多身着普通百姓服饰,听见他们的脚步声,侧头看过来。

见是他们,先是目露惊讶,紧接着一个接一个站起身来,聚拢过来。

这还是姬宁头一回见虞州这么多的百姓,往常便是亲自寻上门去,大多也是闭门不开。

是以,得见如此多百姓,是想也不敢想的。

只不过……

他艰涩地扯唇,此刻终于切身体会到了妹妹所说的目光似刀子。

他相信,如果目光可以杀人,他早已尸骨无存。

只是,他不懂。

“我找赵大人。”

他低垂下眼,只低低又道了一句:“我来找赵大人。”

我只是来找赵大人,你们何必这般看我?

我只是来找赵大人,你们又何必这般看我呢?

人们看向姬宁的眼里冷茫更甚。

“我在这里。”

远处台阶尽头缓缓显现出一道人影,他的一身蓝色官服还未换下,上面的云雁图案在跳跃的烛光中,恍惚间多了几分逍遥恣意,袖摆扬动时有股子说不出的潇洒萦绕。

底下的百姓这才纷纷侧身,拱手作礼。

“赵大人。”

“赵大人。”

“赵大人。”

赵居安未做声,只目光冷冷地看着下方,看上去没有先开口的打算。

姬宁深吸一口气,快步上前。

“大晏军前日入侵之事,赵大人可知?”

“知。”

“那城门口乱象大人也知晓?”

“嗯。”

“是大人的手笔?”

赵居安几乎啼笑皆非:

“世子这是从哪得出的结论?这个罪名,赵某可担不起。”

姬宁默了默,没说话。

长长的地道里立了许多人,偏生气氛凝滞得可怕。偶有柔风飘来,烛光跟着晃荡。

很久之后,那边有人端上一方矮桌:“大人,这是您要的茶。”

“放在这里吧。”

赵居安随意地指了一处,然后抖了抖袖子,盘腿,席地而坐,目光随之又望向姬宁那边。

他在等着他过去!

可只要姬宁往前一步,那些百姓也跟着前进一步,到最后,就成了他被包围在人群中间,动都动不了。

他有些不耐烦了,拧起了眉。

他不是一个好脾性的人,可是似乎这里人人都觉着他是个软柿子,或者说——“软世子”,谁都可以骑在他头上撒野,谁都可以给他脸色看。

他可以克服磨难,可以忍受疼痛,可是,他所要护之人,要值得!

他可以体谅父亲用心,知道父亲是想让自己到最艰苦的地方来,到百姓们最需要的地方来。

他从没有一刻忘记,他是大夏定王府世子姬宁。

而姬宁,恰恰不会任人摆布。

“我不急,我等的起,可…”

“你——们还等的起吗?”

他的声音真的很轻,语调一如既往的清高,可目光深处的敏锐却好像刺透他们的躯体,轻易地看穿他们内心的不堪一击。

他一面说话一面抬脚往前走:“如果我是你们,决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我身上,毕竟…”

有人试图拦他,被他冷冷瞥过来的目光逼退。

“我不是你们的敌人。我是皇室宗亲,我能说的上话,许多别人畏首畏尾的事情我能做,我打算要做。”

“我来北境的目的,我说了无数次,你们都不信。”

又有人上前试图挡他,他冷冷地与那人对视。

那人不敌,瑟缩着又退了下去。

他继续迈开步伐:

“我心知以我一人之力难以撼动如今的北境,但我仍想试一试。毕竟没有人敢在此之前盖棺定论,说我不行。”

他的声音在长长的地道里回荡,荡出去很远很远。

赵居安不知何时站了起来,还是站在那高高的石阶之上,隔着很远很远的距离,再度看了过来。

那双眼睛里有什么,姬宁没有看清,也看不清,只觉得那一瞬他的那双眼极亮极亮。

片刻后。

“诸位,给世子让道。”

赵居安对着百姓轻轻颌首,又转头对姬宁道:

“你,往前一点。”

虽不明所以,也讶异他对自己态度的突然转变,但姬宁还是往前迈了些。

却见赵居安背转身去,沉声又道了句:“再走近些。”

姬宁抬脚,才堪堪落下,却突地觉出不对。

下一瞬,

“刷刷刷……”

刹那间,左右两边瞬间掠过数不清的箭,地面上也瞬间“咻咻咻”地冒出长长的尖刺。

姬宁面色沉郁,眉眼冷下几分,他反应奇快,众人只看见他长袖微动,脚下轻移,几乎眨眼之间便迅速退回了原先所站之地。

果然,箭阵在他退出之后便悉数停止。

陡然经此变故,姬宁心中本就不满,岂料抬眼就看见虞思衡正看着他讽刺地笑。

于是重重眯眼,挥手,就将旁边的一盏烛台狠掷过去,却被那人稳稳当当地接过,且朝他举起烛台挑衅。

正当想再次动手之际。

“姬鹤鸣,”

石阶之上的赵居安蓦然回过身来,侧脸于光影中交错,他脸部轮廓此刻看上去分外分明,眼神也猝然凛冽,远远地看向下面的少年。

“嗯?”

少年眸光一闪,看似漫不经心地应声,实则眼里聚起风暴,暗沉的双眸直直朝前望过去。

“轰——”一声巨响落下。

姬宁只感觉自己后背被人猛撞了下,紧随着便感觉整个人狠狠地跌落在了坚硬的石板上。

“嘶~”

他捂着半边肩膀眯眼往后看:

一道石门赫然于眼前,而此刻,百姓已被隔绝在外,这里只剩三个人。

他,赵居安,虞思横。

“你杀了刘承贵?”

“看来我猜得不错,果然是你故意为之。”

这时候的赵居安没有再否认。

姬宁点点头,也不急着起身,侧躺在地以手撑头:“赵大人消息挺灵通。只是,”

他突然转过脑袋,看向身后男子:

“阁下可是虞思衡?我有一问,望解惑。”

虞思衡抬目看他,目光稍显意外,轻轻抬手:

“将军请说。”

“地宫是谁建的?”

“银两是我集结北境各州商户筹措而得,真正修建却是五年前赵大人就任以后才开始动工。”

“我问的是,”姬宁很犀利地指出,

“何人所建?依赵大人在此地的威望,我不认为他能叫得动军士?”

虞思衡与赵居安对视一眼,得到他肯定的眼神后,回道:

“是百姓们自发的。”

“好,既然是这样,地宫就是大晏军队入侵时百姓的安身之所,这实是造福万民的功德之举,只是我观这里似乎并无城南的百姓,我想问一问虞兄,修建之初,城南的百姓没出过力吗?城南的百姓就没有生存的权利吗?”

“不,他们当然有。”虞思衡几乎未思考便道,因为急于分辨声量不自觉地拔高了些。

“我虽只为一介商户,商人重利,可我从来没有一刻忘记自己是个虞州人。虞某所求,不过能造福虞州。但,自古以来,人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。”

“当初地宫建成初时,百姓是可随意出入的。大家分粮按人头分,可城南本就…贫苦百姓居多,青年们多去外地寻活,家中留守的俱是幼儿和老妪,能独自来地宫拿粮的…很少。”

他说着说着情绪肉眼可见就低了下去,

“又因其余三处或多或少有营生的生意或手段,时间一长,便有人心生怨怼,认为应该更穷的人拿多些,并屡次多生事端。我与赵大人私认为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,遂无视了。直到有一天,”

他垂眸,苦笑:

“地宫被搬空了,我与大人接到消息后赶来,侍卫们告诉我们是城南的百姓将粮食搬回了自己家中,他们苦拦不下,好些人也都

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看更多好书 离线下载 无网阅读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看更多好书 离线下载 无网阅读